贵州省在珍稀濒危药材保护与开发领域迈出重要一步。2024年6月4日贵州共生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正式签署《金毛狗脊产业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并于次日启动"贵州省道地珍稀濒危药材金毛狗人工繁育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标志着这一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规模化繁育技术攻关进入实质性阶段。
2024年5月贵州共生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对项目前期考察 科技攻关破解濒危困局
金毛狗蕨(Cibotium barometz)作为贵州道地药材,其根状茎及金色茸毛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等药用价值,同时兼具生态修复、科研及观赏功能。然而,受过度采挖及自然繁育率低等因素影响,野生种群已濒临枯竭。项目聚焦"组培快繁技术"突破,通过有性繁殖(孢子培育)与无性繁殖(分株培育)双轨并进,系统优化培养基配方、光照强度、温湿度调控等核心参数,力求将繁育周期缩短50%以上,成活率提升至95%的行业领先水平。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根据合作协议,贵州共生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提供专项科研经费及产业化应用场景,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团队则依托其在中草药种质资源领域的深厚积累,承担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双方创新性约定:合作成果知识产权归属科研单位,企业享有独家使用权,既保障科研机构的创新动力,又强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种"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协作模式,为濒危药材保护性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三重效益助推乡村振兴 项目预计两年内形成标准化组培技术体系,届时可实现年培育优质种苗5000万株,不仅满足药用原料需求,还可定向供应生态修复工程及园艺市场。据测算,技术推广后每亩林下种植可为农户增收8000-12000元,有效衔接《贵州省中药材产业振兴行动方案》中"打造林药经济带"的战略部署。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项目负责人陈娅娅博士表示:"此次突破既守护了生物多样性,又培育出绿色经济增长点,更通过技术培训带动山区就业,真正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科技赋能中药材现代化 项目技术总监张树义指出,金毛狗蕨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是贵州省贯彻"中医药守正创新"方针的典型案例。项目成功实施后,相关经验可延伸贵州地区特色药材的保护性开发,为构建濒危药材"活体保护-人工培育-产业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链条提供关键技术支撑。随着组培工厂、智能温室等配套设施的完善,贵州有望成为我国珍稀药用植物资源保育与利用的创新高地。
目前,研究团队已完成首批孢子采集与基质适配实验,进入第二阶段练苗期,同时联合贵州南药产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国家级重点中药材产业示范项目,预计2025年6月初公布阶段性成果。这项关乎传统医药传承与生态安全的前沿探索,正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的绿色答卷。
来自圈子: 黔南州农青协会 |